荣誉资质

当前位置:首页 > 荣誉资质

导热油四大常规指标

发布时间:2024/07/09 来源:荣誉资质

  1.导热油的运动粘度是导热油在规定条件下的稀稠程度及流动性。监控运动粘度的目的主要是判断其是不是达到粘度上限,由于过热超温或氧化都可能使导热油的粘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当粘度过高时,不仅使低温启动所需要动力增大,循环泵的运转负荷加大,而且易使循环系统中的介质流速降低,边界层厚度增大,一旦炉管内有导热油的流速处于层流状态,轻易造成边界层过热,加剧油的劣化,同时导致锅炉内传热恶化,造成进一步的过热和炉管结焦。因此,运动粘度允许使用的质量指标为不大于40mm2/s(40℃)。对于L-QB和L-QC类规定不再使用的粘度上限为大于50mm2/s,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于分析了大量在用导热油后发现,大多数L-QB和L-QC类在用导热油当运动粘度达到50mm2/s时,残炭已超过1.5%,容易在受热面结焦、积碳,影响锅炉安全、节能运行。对于L-QD类规定不再使用的粘度上限为大于60mm2/s,主要考虑到L-QD类有一些产品在未使用时,40℃粘度比较大,但在高温工作条件下其粘度可以维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2.导热油的酸值是用于其氧化程度及对金属腐蚀性的指标。在开式循环系统运行条件下,在用导热油与空气接触后受到氧化会导致其酸值升高,并进而影响在用导热油的耐热性,缩短其常规使用的寿命。原《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在用导热油的酸值应不大于0.5%。然而研究实验表明,在没有水存在的情况下,系统内的在用导热油正常情况下不会因为酸值较高而对传热系统金属产生非常明显腐蚀;在有水分存在的情况下,当其酸值达到1.5mgKOH/g以上时,导热油对金属会产生微量腐蚀,但在高于水的饱和温度状态下,由于水分以气态存在或被排出系统外,对金属基本上不腐蚀。大量实际运作情况的调查表明,导热油酸值不大于1.5mgKOH/g时,对锅炉及系统安全运作基本不影响。因此,GB24747标准将不再使用的酸值控制指标由0.5mgKOH/g放宽至1.5mgKOH/g。

  3.导热油的残炭是评价导热油生成聚合物的程度。它是由多环芳烃、胶质、沥青质和树脂所组成的混合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加导热油,完全蒸发燃烧,受强热作用裂解、脱氢、缩合而成的焦炭残渣的数量,用重量百分比表示。残炭值的大小可大致判定导热油在使用中的结焦倾向。结合其他指标可以判定导热油的精制深度,精制深的导热油残炭值小。但导热油中氮、硫、氧化物、胶质、沥青质及多环芳烃含量较多时,残炭会有所增加,炭质也较硬。在用导热油发生氧化后,氧化产物更容易发生裂解、聚合等反应,使残炭增大。另外过热也会导致油品热裂解而造成残炭的增大,因此残炭总是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大。在锅炉及系统设计合理,运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对于采用闭式循环系统而言,在最高工作时候的温度不超过所使用导热油最高允许使用温度,油品的残炭增长缓慢,可获得较长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但对于开式循环系统而言,如果膨胀槽内的油温较高(例如高于60℃),则油品很容易发生氧化,并导致油品在未发生过热的情况下,也会使残炭较快增长。当油品的黏度增大时,其流动性降低,炉管壁上的液膜增厚,液膜温度上升,也轻易造成残炭增高,缩短其使用寿命。

  4.导热油的闪点是导热油蒸发生成的蒸气和空气混合,在和明火接触时出现的闪火现象,此时导热油的温度即为其闪点。而闪点按照试验方法又可分为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一般开口闪点比闭口闪点高20~30℃)。在我国,常用导热油由于基础油品种差异,闪点大多在130℃至220℃之间,当系统发生泄漏时,即使是高闪点的导热油,因为其实际使用温度绝大多数高于闪点温度,所以闪点也就不是考量安全方面的重要的因素了。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导热油在密闭的系统中使用,缺少燃烧三要素之一的氧气就不会燃烧,一旦高温油发生泄漏接触到氧气就很容易发生着火的事故。因此,定时对导热油系统各部位,特别是阀门、法兰连接处等监测维护,防止泄漏,并按时对在用导热油指标进行仔细的检测,才是保障系统安全运作的首要条件。

  基于以上4点,我们也可以非常容易判断出导热油的基本状况,为挑选和使用导热油提供重要的参考是依据。

苏公网安备 苏ICP备14012790号

网站地图